移液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
移液器注意事項:
(1)吸取液體時一定要緩慢平穩(wěn)地松開拇指,絕不允許突然松開,以防將溶液吸入過快而沖入取液器內腐蝕柱塞而造成漏氣。
(2)為獲得較高的精度,吸頭需預先吸取一次樣品溶液,然后再正式移液,因為吸取血清蛋白質溶液或有機溶劑時,吸頭內壁會殘留一層”液膜”,造成排液量偏小而產生誤差。
(3)濃度和粘度大的液體,會產生誤差,為消除其誤差的補償量,可由試驗確定,補償量可用調節(jié)旋鈕改變讀數(shù)窗的讀數(shù)來進行設定。
(4)可用分析天平稱量所取純水的重量并進行計算的方法,來校正取液器,1mL 蒸餾水20℃時重0.9982g.
(7)在設置量程時,請注意?旋轉到所需量程?數(shù)字清清楚楚在顯示窗中,?所設量程在移液器量程范圍內不要將按鈕旋出量程,否則會卡住機械裝置,損壞了移液器。
(8)移液器嚴禁吸取有強揮發(fā)性、強腐蝕性的液體(如濃酸、濃堿、有機物等)。
(9)嚴禁使用移液器吹打混勻液體。
(10)不要用大量程的移液器移取小體積的液體,以免影響準確度。同時,如果需要移取量程范圍以外較大量的液體,請使用移液管進行操作
3. 吸頭浸入角度和深度:
吸頭浸入角度控制在傾斜20度之內,保持豎直為佳;吸頭浸入深度建議如下所示:
移液器規(guī)格 吸頭浸入深度
2?L和10 ?L 1 mm
20?L和100 ?L 2-3 mm
200?L和1000 ?L 3-6 mm
5000 ?L和10 mL 6-10 mm
對常溫樣品,吸頭潤洗有助于提高準確性;但是對于高溫或低溫樣品,吸頭潤洗反而降低操作準確性,請使用者特別注意。
微量移液器的使用方法:
一、標準操作
適用的液體:水、緩沖液、稀釋的鹽溶液和酸堿溶液。
1)按到檔,垂直進入液面幾毫米。
2)緩慢松開控制按鈕,否則液體進入吸頭過速會導致液體倒吸人移液器內部吸入體積減少。
3)打出液體時貼壁并有一定角度,先按到檔,稍微停頓1s后,待剩余液體聚集后,再按到第二檔將剩余液體全部壓出。
二、黏稠或易揮發(fā)液體的移取
在移取黏稠或易揮發(fā)的液體時,很容易導致體積誤差較大。為了提高移液準確性,建議采取以下方法:
1)移液前先用液體預濕吸頭內部,即反復吸打液體幾次使吸頭預濕,吸液或排出液體時多停留幾秒。尤其對于移取體積大的液體(如1000~1),建議將吸頭預濕后再移取。
2)采用反相移液法:吸液時按到第二檔,慢慢松開控制按鈕,打液時按到第二檔,部分液體殘留在吸頭內。本生移液器吸頭
三、常見的錯誤操作
1)吸液時,移液器本身傾斜,導致移液不準確(應該垂直吸液,慢吸慢放)。
2)裝配吸頭時,用力過猛,導致吸頭難以脫卸(無需用力過猛,選擇與移液器匹配的吸頭)。
3)平放帶有殘余液體吸頭的移液器(應將移液器掛在移液器架上)。
4)用大量程的移液器移取小體積樣品(應該選擇合適量程范圍的移液器)。
5)直接按到第二檔吸液(應該按照上述標準方法操作)。
6)使用丙酮或強腐蝕性的液體清洗移液器(應該參照正確清洗方法操作)。
可調式移液器的標準操作程序(SOP)/加樣槍操作規(guī)程
【目的】
規(guī)范儀器設備的操作程序,加樣器的正常狀態(tài)。
【適用范圍】
本實驗室加樣器的操作。
【操作人員】
本實驗室實驗人員。
【操作步驟】
1.設定容量值:轉動加樣器的調節(jié)旋鈕,反時針方向轉動旋鈕,可提高設定移液量。順時針方向轉動旋鈕,可降低設定移液量。在調整設定移液量的旋鈕時,不要用力過猛,并應注意使移液器顯示的數(shù)值不超過其可調范圍。
2.預洗:當裝上一個新吸頭時應預洗吸頭,先吸入一次液體并將之排回原容器中。
3.吸液:
[1] 選擇合適的吸頭安放在移液套筒上,稍加扭轉壓緊吸嘴使之與套筒之間無空氣間隙。
[2] 取液之前,所取液體應在室溫(15℃-25℃)平衡。
[3] 把按鈕壓至停點,垂直握持加樣器,使吸頭浸入液面下2~3 毫米處,然后緩慢平穩(wěn)地松開按鈕,吸入液體,等一秒鐘,然后將吸頭提離液面,貼壁停留2-3秒,使管尖外側的液滴滑落。好象不要再吸,不然會再吸進空氣的。
4.放液:
[1] 將吸頭口貼到容器內壁底部并保持100~40°傾斜。
[2] 平穩(wěn)地把按鈕壓到停點,等一秒鐘后再把按鈕壓到第二停點以排出剩余液體。
[3] 壓住按鈕,同時提起加樣器,使吸頭貼容器壁擦過。
[4] 松開按鈕。
[5] 按吸頭彈射器除去吸頭。
5.加樣器吸嘴為一次性使用。
移液槍的使用方法有哪些? 我司由具有行業(yè)背景和豐富市場經驗的業(yè)人士組成,于為生命科學研究域提供產品,為廣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服務。 既能滿足研發(fā)類客戶對產品種類、包裝的特殊要求,也能滿足生產型企業(yè)從小試、中試到規(guī)?;a各個階段的綜合需求。本生!您信任的合作伙伴。我們愿與您真誠合作,共創(chuàng)美好的未來。